【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阳明病介绍

发布时间:2021-03-19 11:12:01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阳明病,伤寒六经病之一。为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的极期阶段的伤寒。证候性质属里实热。阳明,中医经脉名称。

阳明病介绍

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病理机制

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

治则方药

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阳明经证主要用清法,可选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热的方剂;若热与实结于大肠则以寒下药为治,急下存阴,争取时间,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证主要用下法,可选用苦寒泻下的方药。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中医治疗

常见中医方药是大承气汤方、小承气汤方、调胃承气汤方三样。承气汤虽有三方,而小承气及调胃承气,实自大承气变化而出。

《伤寒论》所载三承气主治之证不胜录,然果洞悉三方之各有用意,及三方药力轻重各有区别,且所主之病虽有上、中、下之分,而究之治上可及于中,治中可及于下,分治之中,仍有连带关系,自能凡遇宜用承气汤证,斟酌其宜轻宜重,分别施治而无差谬矣。至于愚用承气汤之经过,又恒变化多端,不拘拘于三承气汤中之药味也。今试举数案以征明之。

标签:阳明 伤寒 治疗 所以 中医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阳明病介绍》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坚振的含义》这篇文章。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