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日都有它的节日习俗,重阳节也不例外。在这个节日里带着家人登高望远赏菊,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那么南京过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也是登高望远赏菊吗?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食俗——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饮食习俗主要包括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城郊(老人选择城内有高阁的酒楼)螃蟹宴饮等。有的人家在糕中添加枣、栗(俗称“枣栗糕”)赏给子女,借助谐音寓意“早日自立高升”。如逢当日嫁女,娘家都要送重阳旗和时鲜盒(俗称“重阳节盒”),祈盼图个吉利顺畅。
江苏省华夏民俗研究协会、民俗学家季曲康认为:重阳节吃糕的习俗,也是南朝时在南京形成的。据《南齐书》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精武励志,曾在后湖(今玄武湖)大规模演练水军,刘裕还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
相传现在仍流行的重阳糕,糕上插以五色剪纸令旗,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的遗制。季曲康告诉记者,古人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崇尚“登高避灾”,因“高”与“糕”字谐音,后来就逐渐用吃糕代替“登高”,流传为重阳节品尝重阳糕的习俗。
《金陵岁时记》还载:“吾乡重九之夕,铺家治酒剥蟹,以犒店夥,佐以咸鸭。自是夕酒后,工人始夜作矣,至清明而罢。亦铺家俗例也。”有些店铺老板借机款待伙计,因为随后生意不断忙碌,此后直至清明,伙计都要经常加班。故老南京谚云:“吃了重阳酒,活计不离手。”
陈设——重阳旗
老南京人家制作三角形的重阳旗,以五色纸缕为花纹,中嵌“令”字,或插于门上,或插于重阳糕上,或为小儿的玩具。有些大户人家为了营造节日氛围,还在自家庭院竖立用五色纸裁剪缀成的旗子。有些纸张店、香烛店此间也有各色重阳旗出售。不少人家将菊花插于自家的花瓶中。有的店家在门前、广庭中,陈列艺菊供人欣赏。
配饰——佩戴茱萸
配饰主要包括衣服上插或佩戴茱萸(一种具有香味的药性植物),意在强健躯体、驱瘟消灾。
主要活动——登高望远赏菊
重阳登高的风俗真正流传是始于六朝的:南朝时期梁朝代的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初九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正值秋高气爽、菊香蟹肥之际,四野黄花遍地开,景色分外撩人。如今的重阳节,人们更多地选择与家人出游,或者一同去赏菊。鸡鸣山麓、菊花台、秀山公园(后更名为南京第一公园)、玄武湖公园等,都曾是老南京民众的赏菊胜地。想赏菊的市民,还可以驱车30多公里,到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观赏到成片的彩色“菊花海”。
下一篇:莆田中秋节习俗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小说就需要创造戏剧冲突,还有夸张一些某个人的能力。可能看过正式的朋友,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也并不是那么神的一个人。所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都是被杜撰虚构出来的,正史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次我们就要帮几位三国时期的人物洗白了,他们明明不是这样人但是却遭到了作者的无情贬低,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
2021-03-08134阅读全文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朝代,早期的清朝其实还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的元素,其实,说到清朝给人最多的感觉就是清朝的腐败落后了,其实,确实是这样的,清朝后来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当时的清朝实力迅速下降,当时的清朝认为自己地大物博,不需要和外界进行交流,所以,清朝总是自己搞自...
2021-03-08554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大的树是什么树,雪曼将军树高83.8米(图片)...
2021-03-08631阅读全文 >>秦始皇作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创了历史上崭新的篇章,为后来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确立了基础。不过秦始皇死后,由于秦二世胡亥的暴政加上任用奸佞,导致秦朝很快就灭亡了,要知道秦朝的国祚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在历史的众多朝代中也属于非常短的。那么当初秦始皇死后赵高为何不拥立扶苏继位,而选择胡亥呢?...
2021-03-0841阅读全文 >>魔鬼池,顾名思义就是像魔鬼一样的池子,不过也确实如此,因为它地处于110米高的维多利亚瀑布的顶部,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维多利亚瀑布的当地名字叫“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轰轰作响的烟雾”。最早是在1855年,由...
2021-04-20620阅读全文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还是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早期特别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还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朝代,不过,晚期却变得是很落后的,晚期独掌大权的慈禧太后是著名的狡猾阴险奢靡的一个人,不允许皇帝参政,自己独揽所有的大权,做的很多事也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大臣多尔衮为何只生了独女东莪格格?东莪格格最...
2021-03-08493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