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么怎么听说过,在历史上,他是曹操的“谋主”,即为主君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由此可见,真正的荀攸绝对不会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他的光芒或许是被后人削弱掉了。他曾经设下十二个奇策,但是只有钟繇才知道,然而却并没有流传下来,对此,很多人都在猜测,到底是钟繇没有整理完成,还是这十二奇策根本就不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
“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军事方面的思想和总结。《荀攸传》中荀攸的身份十分明确——“谋主”,即阵前军事顾问,也就是总参谋长。
史载曹操上书朝廷称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往,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此外,《三国志》相关普遍记载荀攸也多是以为军师、谋主的身份出现。直到较为后期才转为军中典选、刑狱和监军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荀攸晚年虽然退居了早年的前线划策,但是基本上还是和军事有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荀攸的大半时间是跟军事息息相关的,因此,所谓“十二奇策”应当也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一些思想和总结。
我们阅读《荀攸传》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如攻打吕布时,利用沂水和泗水进行水攻,这是孙子十三篇中火攻篇的一种化用,即利用自然力量打击敌人。还有关于官渡之战斩颜良、文丑的策略,分别体现了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的军事思想。由此,我可以更加肯定,“十二奇策”是关于曹魏早期军事思想和策略的总结。根据荀攸晚年的职务,笔者猜想“十二奇策”也许也包含了相关军队建设方面和军中实务的内容。
《荀攸传》的记录是由于钟繇未能够及时整理而导致了“十二奇策”的未传。裴松之在作注解的时候否认了这一观点,认为,荀攸死后十六年,钟繇才去世,时间如此之长,不可能完成不了整理。笔者是认同裴松之的这个观点的。因此,“十二奇策”要么子虚乌有,要么就是另有原因。前面分析了,通过史料的记载和人物生平,“十二奇策”应该却有其事,那么,也就是剩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十二奇策”的未传另有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和荀攸的性格有关,我们可以看史料的记载:
第一,这和荀攸历经了东汉后期政局的大变革加之其个性生来就沉稳、低调,对于所谋划和总结的相关军事理论和思想并没有想要积极主动去宣扬。
《荀攸传》载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弟子莫知其所言。”这就可以看出,荀攸的个性深沉,对于当时复杂的环境,他普遍采取的是一种默默合作的态度,因此对于自己的贡献他没有刻意去强调。此外,在经历了自己叔父荀彧的死后(两者之死相差仅2年),荀攸作为荀氏宗族亦会更加谨慎。我想,“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上大概体现出来的是荀攸关于自身和荀氏宗族保全的角度。
第二,荀攸对于军事和天下的趋势有过思考。
我个人认为,在经历了东汉后期政治大变革和连年征伐之后,荀攸虽然对于军事理论和治军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但是,大概意识到了兵者不详,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使整个天下归于统一,故而未将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理论和谋略流传下来。“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体现出来的则是荀攸对于天下大势的一种理性思考。
由此,笔者认为“十二奇策”不传,一则是钟繇并不完全知道“十二奇策”所有的内容,二则是荀攸授意钟繇不要将“十二奇策”传下来。
第一是曹操注孙子和“十二奇策”。
众所周知,曹操也留下了自己关于军事理论的著作,那就是曹操注孙子十三篇,有的地方也称所谓《孟德新书》。这里,笔者不由把“十二奇策”与曹操注孙子联系到了一起,通过阅读《武帝纪》和《荀攸传》,可以大胆猜想,“十二奇策”和曹操注孙子是否存在联系,亦或是存在交集。因为无论是“十二奇策”还是注孙子,都是关于军事思想和谋略的总结,这二者不谋而合,是否荀攸的“十二奇策”被曹操采纳和借鉴故而有了所谓的《孟德新书》,笔者觉得这十分值得玩味。
第二是“十二奇策”是曹魏军事思想的代表和合集。
曹操早期的谋臣众多,在阵前效命的除了荀攸著名的还有郭嘉等,我猜想,所谓“十二奇策”,虽然主体是荀攸,但是,是否还参杂了其他谋士的军事策略和思想,甚至于曹操本人的军事思想和谋略。如果真是如此,以荀攸的个性是不会将这样集团的智慧列为自己的贡献而后传的,这种假设是说得通的。由于荀攸是曹魏早期的参谋总长,贡献最多,因此将“十二奇策”划入他的传下,也未尝不可。或者说“十二奇策”是荀攸挑头来进行谋划的,属于集团的智慧。
相信大家都清楚,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面子和排场,因为这样才能体现你的实力和地位所在。而这一思想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皇族之中。除了那些勤俭节约的皇帝意外,几乎所有的皇帝,在用膳的时候,都会做很对很多菜,多的甚至有多菜都吃不上嘴的那种程度。尤其是在中国清朝的时候,这种现象更是夸张,满汉全席上百道菜。这么多的菜,皇帝一个人肯定是...
2021-03-26603阅读全文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蓝光散射大于其它光子/视锥为蓝敏色素...
2021-03-08278阅读全文 >>很多网友好奇,那份天价菜单上的半头鲍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一般人也就只知道鲍鱼,而不太清楚“头”和鲍鱼之间的关系,其实鲍鱼的计量单位就是“头“,一只鲍鱼里的“头”数量是不同的。那半头鲍是指只有半个头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是在计量称呼上出现了一些误会。当然这种鲍鱼的个头相当巨大,最重要的是价格很贵,那这个半头鲍到底是长什么样子呢?下面就...
2021-03-08806阅读全文 >>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实际上,美洲原住民分裂为古代的贝林加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记录了1万多年的遗传历史,同时获得宝贵的遗传信息,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那些在冰原南部旅行的人分成了两组南部美洲原住民和北部美洲原住民,Moreno-Mayar和同事对跨越南北美洲的15个远古美洲人,另一方面...
2021-04-15400阅读全文 >>公元前548年是公元前6世纪40年代,崔抒杀齐庄公立景公,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原则,楚国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而波斯帝国的居...
2021-03-08217阅读全文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这个势力其实也还是不简单的,在三国时期竟然维持了这么久,其实他们的实力要说应该是最差的,但是前前后后也是几十年啊,话说蜀汉的人民应该就是最幸福的吧,但是其实真的是这样吗?最近很多人都说了其实在蜀汉快要灭亡的这个时间,地处南方部落的一些郡县的将领为什么不带兵来拯救蜀汉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2021-03-08587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