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闻网 www.haoqw.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考古发现秦都城内“帝国大道”

发布时间:2021-03-08 16:12:31来源:好奇闻网编辑:好奇闻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从古到今,路网就是一座城市的骨架。1月14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邓家村南,考古人员找到的一条宽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为秦帝都咸阳城的路网构成再添实证。

  据了解,邓家村古道路区域存在大范围的古代遗存,主要类型有道路、窑址及灰坑,出土了大量秦汉遗物,其中道路有上下叠压的两条。考古队发现,上层道路的踩踏土平均厚0.2米,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像“鱼脊”状。有南北向车辙痕数组,其中明确对应关系的两股中心间距为1.35米。路面有意掺杂大量残碎小陶片,类似现代道路中的石子。路基垫土坚硬致密,有明显层理和平夯硬面,当时应该经过简单夯打夯。

考古发现秦都城内“帝国大道”

下层道路的车辙痕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下层道路已经完全被上层道路叠压。判断当时的路面宽度应该不少于50米。踩踏面平均厚0.15米左右,最薄0.08米,最厚0.2米。发现了宽4.5厘米的西南至东北斜向车辙印痕。路基垫土有意掺杂细沙,修路时还专门进行了夯打。

  这两条道路总体走向为东北至西南。根据出土遗物判断,上层道路的时代不早于西汉晚期,下层道路为秦汉时期。道路有多次修整,反复利用的痕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修建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隐以金椎”就是用铁夯捶打路基。邓家村古道路使用夯打加固,尤其是下层掺杂细沙,不仅增大了路基的渗水性,还可在干燥的环境下越发坚硬,考古队认为这是“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的写照。结合宽度50米以上的规模,可见这条道路应为当时的官建大道。考古队在调查中也发现,时至今日,在当地民间还有一些关于“官道”的传说。

  本次发现的古道路,被考古人员戏称为“帝国大道”。按道路延伸方向,向北正对秦都咸阳城六号高台宫殿建筑基址,并与以往所知的东西向道路相接,向北则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向南偏西与汉长安城之厨城门外的古桥相对,符合连接渭河南北的要求。

  厨城门古桥规格巨大,横跨渭河,推测始建于秦代。是沟通渭北咸阳宫、渭南兴乐宫(汉长乐宫)的交通枢纽。考古队认为秦汉新城邓家村发现的古道路有可能是连接秦都咸阳南、北城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甚至还有可能是西汉长安城至五陵塬甚至更北区域的一条交通主道。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秦都咸阳城内的路网至少有南北向的两条、东西向一条,宽度一般都在50米左右,和老北京城的长安大街宽度相似。但这些“帝国大道”经过岁月的洗礼,只留下了些许痕迹。

标签:道路 考古 发现 咸阳 古道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考古发现秦都城内“帝国大道”》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四川北川大型溶洞内发现古代制硝遗迹》这篇文章。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